将学校体育场开放的好事办实正值暑假,福建多所学校向社会公众开放校园体育场地,主要包括室外操场、球场、田径跑道、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,优先向中小学生开放,社会公众须凭身份证和手机号办理预约并验证。开放时间原则上是周末、节假日、寒暑假,每天不少于8小时,结合季节、天气等因素确定具体开放时间。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锻炼,为大家增添了新的幸福感。
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呼声由来已久。2017年,教育部、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《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》,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、开放对象、安保机制等作出规定。今年起施行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》提出,国家鼓励和支持机关、学校、企业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开放。《全民健身条例》也规定,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,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。
事实上,随着群众的健身需求高涨,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不断普及,而校园体育场地作为一种公共资源,除了教学期间服务师生,在周末、寒暑假、节假日有条件地向公众开放,可以弥补社会上体育场地不足的短板,让公共资源发挥更大效益,实为便民惠民的民生礼包。
当然,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,并非一“放”了之,而应秉持将惠民好事办好、办实的理念,走好校园体育场地开放和精细化管理间的平衡木,实现在“保护中有序开放,在开放中有序保护”,切实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。
运营成本、安全保障、监管措施、出现意外时如何划分责任等问题完美体育,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学校开放体育场地的“后顾之忧”。打消学校的种种顾虑,才能让开放的主体“轻装上阵”。对此,我省已展开诸多有益探索,比如,我省“首批630所学校体育场试点向社会开放”被列入2022年福建省委和省政府2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,并对项目的内容、规模、资金安排、实施进度和工作要求进行了细化。目前,福州各试点学校实现体育场地设施与学校教学区、生活区相对独立,也有专门资金用于场地、器材等维护保障,确保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、落地。
找准开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,精准施策,把握好开放服务市民与保障校园安全之间的平衡。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、完善的风险防控措施、细化学校安全管理责任边界、实现管理责任的细化到位,“一个都不能少”。
当然,学校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,“大家的事,大家商量着办”。不妨通过大数据赋能,进一步优化入校锻炼流程;推出移动健身设施、开展全民社团性体育运动、加大按投入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分类规划建设;建立专业运维保障团队,实现“一场一策、一馆一策”,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过程中的磨合提升……群策群力,共同把便民惠民的好事办好、办实,促进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规范有序、健康发展,共同为福建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。(包骞)
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,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:IE浏览器9.0版本及以上; 谷歌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; 360浏览器9.1版本及以上,且IE内核9.0及以上。